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在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的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研究英语习语的特点对英语学习者至关重要,此外,再将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时,更需要根据其语言特点运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努力做到既忠于原文又符合汉语的语言文化要求。
1、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特点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的交际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于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习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习语的起源就是在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语言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习语则反映出文化对语言的巨大影响;语言是人的智慧的表现,习语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巨匠的精彩词句)。
2、英译汉会议翻译中习语的来源
1、源于寓言故事。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其结果一无所获。现比喻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但汉语中不说“杀鹅取卵”而说“杀鸡取卵”,喻体不同。
2、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如:burn one’s boats(bridges),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可能后退。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同汉语的“破釜沉舟”意义相似。
3、源于神话故事或传说。如:rain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如swan song,如音乐之神阿波罗(Apollo)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了毕达哥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另据相传天鹅(swan)在临终前唱歌最优美动听,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作曲家、演员等的“最后作品”。
4、源于民间风俗。如:a feather in your cap汉译为“值得荣耀的事、荣誉”,源于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美洲印第安人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部或帽子上插一根羽毛,以此来显示战绩与荣誉。
3、英译汉会议翻译中习语的翻译技巧
1、直译法。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源习语的民族特色、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如汉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传神,所以该词现已成为英美民族的正式用语。当源习语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时,读者可通过字面领悟它的含义,直译字面意义,如“雪中送炭”译为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类似这样的习语译文,读者只要用心体会一下,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趣味。
2、意译法。有些习语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来语句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这时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读者所熟悉的另一个译文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通常指被打得大败,译成英文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又如“The dog that will fetch a bone will carry a bone.”在译成汉语时其中的字面形象“dog”,“bone”都不能直译,只能舍弃它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译出隐含意义:“对你说别人坏话的人也会说你的坏话。”
3、借用法。由于人类在感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不免存在相似之处,所以英汉习语中存在着少量相同或近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近似,隐含意义则完全相同,如英语中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与汉语中的“熟能生巧”,又如汉语中的“破釜沉舟”与英语中的“burn one’s boats”都来源于两国的军事策略,因此用法和含义都相同。
4、节译法。在汉语习语中,常有并列的对偶结构,即用两个不同的喻体表达相同的寓意,前后含义重复,遇到这种情况就可用节译法处理,省去并列重复部分,如“铜墙铁壁”译为wall of bronze,不必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长吁短叹”用节译法译为sighing de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