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译员为你还原翻译官真实的一面

作为国内首部讲述翻译圈生态的电视剧,《翻译官》创下了湖南卫视近八个月的收视记录,全网播放总量突破20亿,让原本并不受人关注的翻译行业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翻译官》为大众提供了了解翻译职业的窗口,但其中也不乏误解,例如,如杨幂的法语口型不对、法语专业学生不该用《走遍法国》之类的浅显教材,法语交换生不该去德语区的苏黎世进修法语;以及为什么现实社会中没有“翻译官”这个职位,只有助理翻译、中级翻译、高级翻译、译审等职称等等。

作为已有30多年的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经历的从业者,和翻译圈子算是老人级别的人物,从软件开发、汉化到专业技术翻译逐渐并行,从客户、翻译公司、专职或自由译员三位一体的角色都经历过,现说说我三个角色的译事经历,与同行、客户共勉。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同声传译译员为你还原翻译官真实的一面

翻译很辛苦,成为一个合格的笔译译员,语言能力、专业知识都至少要经过5、6年才行(刚走上这条路的时候,不相信这句话,经历了才知道)。想发财者,离开!想快富起来者,赶快离开!

要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历练,中英文水平、技术经验都可以支撑我继续在这个行业做下去,平均月收入10K,也能过得生活。走上这条路,是因为自己对语言的钟爱和兴趣,理由够简单了吧!但10年的技术语言经历,给我的感受是:做文字翻译工作很辛苦,喜爱也要选择离开!

国内翻译行业乱象丛生,95%的翻译公司是洗衣房,95%以上投简历应聘笔译的人不合格,客户的报价一降再降,最终受损害的是客户。积累了多年翻译经验的合格的译员,选择离开!我算不上优秀翻译,但坚持的时间算比较长的了,很多过去的同事或同行早就不干这一行了。

翻译不是官

先谈它的名字,“翻译官”,这其实是对翻译这个专业的一个很根本的误解。

但是,用“翻译官”这个名字也是有一定背景的。你要是看新中国的历史上翻译这个专业,的确,第一辈的一些很出色的翻译到后来都当官了。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的翻译、外交部的乔冠华先生,他后来自己也当了外交部长。所以把翻译跟官联起来好像是一个不可躲避的必然,但这恰恰说明了人们对翻译这个专业的误解。

其实翻译本身是个专业,它不直接跟仕途相关联。除了乔冠华先生,还有后来的杨洁篪部长,他也是外交部的口译;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纽约联合国第一大使刘结一先生,也是第一批联合国同声传译培训班的毕业生。有一批出色的外交官的确是口译出身,但这并不是说翻译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定要去当官。同样有一大批跟他们有差不多资质、背景的专业人才,他们选择了一辈子做翻译。

其实就是因为这种“官本位”,好像当翻译就应该是仕途的第一步,才造成中国的专业口译员队伍相对其它语种比较薄弱。我为什么这么说?我回国培养年轻的翻译已经十几年了,同时我自己也是专业的口译员。比如说,我跟欧盟的代表团一起合作时,欧盟的议员代表很多都是刚刚从欧盟地方上选出来的,都很年轻,可是为他们服务的专业口译员经常是老头、老太,跟我的年纪比较相近。可是中国相反,代表中国方面出来的领导,他们身边的口译员都非常年轻。在视频上,形象方面可能中国的口译员比较年轻漂亮,是一个不错的视频效果。但是口译员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他是两种文化和语言沟通的桥梁,是一个专业的服务人员,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其实中国代表团在有些方面是亏的。因为替西方、替欧盟做翻译的是有一辈子口译经验的专业人员,他们的智力、履历、经历,他们对人类知识、对双方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课题的了解不会比议员差到哪里去,有的甚至更好,当议员要表达有些想法的时候,他们可以非常全面、细微,把一些非常微妙的语气、语态都可以说得栩栩如生。可是中方相反,当领导说一些事先准备好的要点的时候,中方的年轻口译员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马上翻译过来。

但是到了第二轮、第三轮,问题讨论更深入的时候,当议员问的问题涉及到中方领导平时不太涉及的专业领域和范围的时候,有中方的领导人在回答的时候可以入木三分,可以谈的比较深刻,可是那时候,我们年轻的口译员就有点抓瞎,他要么不一定马上领会自己领导人的意思,要么说出来的英文就开始非常机械、僵硬,只是在语言的层面上处理了一下,翻过来以后欧盟的议员经常不太明白中国领导说的是什么意思,在沟通上就造成了欠缺。

同声传译教授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翻译官

现在国内的媒体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最典型的例子是大家经常说起来的两会的口译员,大家比较注重口译员的形象,媒体经常把口译员誉为“女神”等等,其实这样做对我们这个专业是没有好处的。因为口译员这项工作本身的确是非常难的。不管你水平多高,你的知识面多广,你修养有多深,你毕竟是在把另外一个人的思想、语言用另外一种语言传递给听众,除非这两个人是从头到尾非常了解,想到一起,而且背景、经历都差不多,否则口译员在理解上肯定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们的中央领导,由于很注重把意思准确地传递给全世界,口译员事先会得到较多的资料和材料,做非常充分的准备,从而不仅可以翻得非常准确,而且翻得也比较有风格。但是多数的口译员没有这样的条件,有时候他服务的这位主角在上场之前他从来都没见过,这是大多数专业译员经常碰到的情况。因此,在突然去完成某一个翻译任务时,在不了解发言人的情况下,要在第一时间把讲话人的思想翻给对方听,就要凭借当时自己的能力和这辈子全部的积累,努力把讲话人的意思要传递给对方。

你把它描述成可以事先准备得非常充分、连某一个成语都可以翻的非常到位的工作,那是在误导。口译不是这样的。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英信翻译公司   翻译服务热线:010-64128445   传真:010-64128445   邮箱:china_trans@126.com
备案号:京ICP备09058594号-1

截止
2019/2月

已完成文字数量
64.20 亿字

服务满意度
98.5%

98.25%
639.01%

010-64128445